亲爱的北大加拿大校友:
在今年“五﹒四”母校117周年校庆日的前后,以及多伦多地区校友组织换届改选后的一段时间里,一些校友围绕北京大学加拿大校友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或北大加拿大校友会)的历史沿革、成立过程、任务和规划以及与各地校友会的关系等,在校友微信群中展开了热烈讨论。作为基金会理事会成员及义工团队,我们为未能让一些校友、特别是新近参加校友活动的校友们清晰、完整地了解基金会过去的历史、现状以及未来规划,表示歉意。
近期,我们收集了校友提出的与基金会有关的一些比较集中的问题,在此统一做出说明。如对说明有任何意见或希望进一步深入了解情况,欢迎大家通过电子邮件、基金会微信公众号向基金会查询(联系方式见基金会网站www.pkucanada.org)。也欢迎各位校友积极参加基金会的活动,并在活动互动中直接当面参与相关问题的讨论。
1. 北京大学加拿大校友基金会的由来与注册
自1993年起,北大校友即开始在加拿大各地城市开展联谊等活动。近10年来,随着加拿大北大校友数量的增加和互联网信息工具的不断进步,加拿大的校友组织特别是多伦多地区的校友组织得到了较大发展,校友活动也增加了频次并丰富了内容。
但是,校友组织活动没有固定的经费来源、筹资募捐没有合法规范的渠道,已经成为困扰加拿大校友组织发展和校友活动的重要瓶颈。2009年,多伦多地区校友组织的执委会和义工团队,计划通过依法注册解决这一瓶颈,并在时任会长脱立新校友的带领下,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基础文件准备、名称核定等,后因各种原因而未能完成注册。
2011年,在时任会长方余淑华校友的再次倡导下,重启了注册程序。在北大校友总会的坚定支持下,终于完成了在加拿大联邦注册,依法成立了非牟利组织北京大学加拿大校友基金会(简称北大加拿大校友会)(附件二)。
基金会的注册是在北京大学国际声望和影响力日益提升、学校逐步加强对校友组织和无形资产管理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因此得到了母校校友总会的鼎力支持。注册后的北大加拿大校友会(即基金会)成为经北京大学校友总会授权,在加拿大境内唯一可合法使用北京大学字号和标识的非牟利组织。基金会是原加拿大校友会注册后的延续和发展,北京大学加拿大校友会是基金会注册前使用的名称。基金会成立的根本出发点是为通过平台的规范化建设,提升校友组织的品牌形象,同时发挥规模优势、降低管理成本,解决加拿大校友组织的筹款机制问题,期许更好地协调和凝聚加拿大各地的校友资源,为加拿大各地的校友服务,同时回馈社会和母校。
2013年5月4日,在多伦多地区校友举办庆祝母校115年校庆活动中,北京大学原校长、北京大学校友会名誉会长许智宏院士代表北京大学校友总会宣布北京大学加拿大校友基金会成立并正式展开基金会理事会筹备组建程序(附件一)。当日,原校友会的历届主要义工及骨干均出席活动,并由主持人全文宣读了校友总会的有关文件。
2、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的组建
2013年8月13日,基金会筹备组根据历届校友会所积累的校友通讯纪录,面向400多名校友发出了基金会理事征选通知(附件三)。基金会理事候选人需经本人自荐、10名校友联名推荐的方式选举产生,最终有八位校友当选为基金会首届理事会理事。理事会组建后,加拿大校友基金会正式成为唯一在北大校友总会备案的加拿大一级校友组织(关于校友组织备案制度及基金会备案记录,可参见附件六北大校友总会网站)
2013年10月1日,许校长再次来到多伦多,主持了第一届理事会的成立就职仪式。首届理事会组成人选包括: 许智宏院士担任名誉理事长,方余淑华(法律系本、硕)出任执行理事,主持理事会日常工作;由以下校友出任基金会首届理事会理事(按姓名的汉语拼音字冠排名),包括:房震宇(光华工商管理硕士)、脱立新(国政本)、王海芳(英语本)、王燕云(中文本, 2014年初辞去理事职务)、文志斐(光华工商管理硕士)、邹敏华(光华EMBA, 2014年初辞去理事职务)、张赢心(医学部本、硕、博, 2015年6月辞去理事职务),任期4年。会议确认张赢心兼任多伦多地区校友会会长,邹敏华理事兼任投资创业协会会长(见附件四)。王海芳兼任秘书长,文志斐兼任副秘书长,北大校友总会校友工作办公室联络与发展部项目主管黄赟任副秘书长(不驻会)。2014年10月,基金会理事会增补岳晋生(计算机本、硕)为理事。
3、基金会的注册过程获得了北京大学有关部门的授权
首先,基金会持有的北京大学有关部门出具的相关文件,以及基金会在加拿大联邦工业部注册非牟利机构的文件。这些文件都充分证明基金会是目前加拿大境内唯一被授权合法使用北京大学字号和标识的非牟利机构。基金会依照加拿大法律及北京大学相关规定运作,也正在不断健全内部制度,不辜负校友的信任。
其次,北京大学校友总会全程参与了基金会的筹备和成立过程。北京大学校友会秘书长、校友工作办公室主任李宇宁老师任筹备组组长,前校长许智宏院士担任首届理事会名誉理事长。首届理事会成立之时,北大校友总会校友工作办公室联络与发展部项目主管黄赟任副秘书长(不驻会),主要负责加拿大基金会与校友总会的联络沟通工作。
再次,基金会的备案记录可以在北大校友网网站查询(附件六)。
4、基金会的中文简称以及加拿大各地校友会的关系
基金会在北京大学有关部门备案中文全称是「北京大学加拿大校友基金会」,在加拿大联邦工业部注册的英文名称是Peking University Alumni Foundation of Canada。基金会的中文简称为“北大加拿大校友会”、另“北京大学加拿大校友会”或“加拿大北京大学校友会”都是基金会中文简称的类同名称,之所以采用这样的简称,是因为“北京大学加拿大校友会”是基金会在完成加拿大联邦有关部门注册之前所使用的名称,基金会是在原加拿大校友会的基础上注册,是校友会功能的延伸和拓展。基金会注册的过程、北大校友总会的文件以及基金会首届理事会人员的构成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在原校友会的基础上,基金会的延伸功能更侧重于筹资机制的建设和举办有共性的非区域化的活动。本着“用一份管理成本,建设一个统一的平台、团结凝聚全加拿大的北大校友组织”的宗旨,更好地服务校友、服务母校、服务社会。
需要强调的是,基金会虽然是在加拿大联邦注册的全国性组织,但基金会与各地校友会之间并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上下级关系。基金会并不干预各地校友组织的活动及执行团队的组成,基金会与各地校友会在工作的侧重点上也有不同。功能上,各地校友会注重于校友间的联谊,更侧重于是当地校友间的社交和信息沟通。而基金会的主要功能是联合各地校友组织共同建设筹资机制和平台,同时举办有共性的非区域化的活动、对接和支持母校与加拿大之间双边交流等等。事实上,由于基金会作为北京大学有关部门授权后在加拿大注册的首家非牟利组织,依法自然承担维护母校无形资产权益的义务。
在多伦多,基金会设有次级组织“多伦多地区校友会”,负责承办当地区域性质的校友联谊活动。在基金会的第一届理事会成立会议中,全体理事一致通过确认张赢心校友作为理事兼任多伦多地区校友会会长。基金会也根据北大校友总会的有关规定,将“多伦多地区校友会”按次级组织进行了备案。就此,一致认为以多伦多地区校友为主体服务对象的校友组织应命名为多伦多地区校友会,而应将“北大加拿大校友会”这一名称作为基金会的简称使用。这一点,既与北大校友总会的一贯意见是一致的,(见附件一:《北京大学校友会关于北京大学加拿大校友基金会筹备组组成人员的意见》及附件五:许智宏校长在基金会成立仪式上的讲话),同时也是基金会理事会成立时包括校友会负责人在内的共识(见附件四:基金会理事会成立时的媒体新闻报道)。部分参与组织今年“五﹒四”多伦多地区校友组织选举的少数校友不认同这一主张,这是在校友微信群中讨论的主要分歧。排除这一分歧,基金会完全支持包括多伦多在内的各地校友组织以民主方式选举执行团队,并将积极与各地校友组织一起,共同推动校友工作发展。
基金会注册两年以来,理事会将主要精力放在基金会自身建设和上述职能上,努力按照加拿大法律和惯例对注册非牟利团体的要求展开组织和章程建设,并积极发起和参与组织了很多校友活动。基金会也欢迎校友参与和监督这一过程,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5、基金会成立以来的筹资情况及财务管理
基金会自2013年5月成立至2015年3月31日(基金会上一个会计季度),资金流入合计45,667元,其中包括来自理事32,000元,专项捐助(为国内赵赟校友)收入4,571元,活动赞助和门票收入(2014年首届“未名论坛”) 9,096元;资金流出合计15,287元,包括组织活动费用(2013年10月理事会成立仪式和2014 年首届“未名论坛”) 8,342元,专项捐助支出4,571元,日常行政支出2,374 元;节余30,380元(以上单位均为加元)。
基金会所有理事及秘书处成员都没有领取任何薪酬和补贴,全部为义务服务。基金会理事会成员赴外地参加北大组织的活动,费用也全部自理。
今后基金会资金的主要用途是用于申请慈善团体的行政费用,以及协助北大展开部分中加间合作交流项目。除此以外,支持加拿大各地校友的交流活动、为校友扩展创业和职业发展的机遇,也是基金会今后筹资的重要用途之一。在基金会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将优先资助那些在校友中有良好的社会效益、有望形成长效机制、但短期内难以从其它渠道获得资助的项目及活动。
按照计划,未来基金会的资金来源,除理事费外,一是向注册会员收取年度会费;二是接收本地及加国各地北大校友捐款;三是在取得慈善注册、取得相应的联邦税局税务资格之后,向公众和企业募捐;四是展开其它合法的筹款活动。
6、基金会的机制与义工团队
基金会依法注册的非牟利组织,按照加拿大法律,非牟利组织有成熟的管理机制和审计制度,相关文件均需提交给联邦政府有关部门审核或备案。同时,基金会也会严格遵循北京大学校友总会所制定的海外校友组织的管理规定。为基金会申请慈善机构资质等组织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且工作量较大的任务,我们有信心按“出心、出力、出钱、出席”的基本指导思想,团结更多的“不计个人名利”的校友建成稳定的义工团队,坚持北京大学的利益高于一切、坚持北京大学加拿大全体校友的共同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完成这项意义深远的基础工程。
7、基金会成立两年来的主要工作和举办的活动
基金会成立两年来,积极发起和参与组织了很多活动,主要包括:
- 2013年10月1日:北京大学加拿大校友基金会理事会首届理事会成立。本着组织正规化的原则,理事会成立后,与北京大学校友总会同步,在校友注册、扩大组织影响力方面努力。基金会建设了官方网站www.pkucanada.org。
- 2013年6月1、2日:基金会参加了四川雅安地区灾后慰问活动,向当地学生捐赠了120本牛津词典,并发起“金枫英语”慈善捐助活动。
- 2013年9月28、29日:基金会参加了于波士顿召开的第六届北京大学北美校友代表大会。
- 2013年11月23、24日:基金会参加了于深圳召开的北京大学校友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及第九次校友工作研讨会。
- 2013年12月到2014年1月,配合北大校友总会发起的为救助校友赵赟捐款的活动,基金会在校友当中发起倡议,并畅通了多条捐款渠道,在短短两周之内,筹集捐款4571加币,并及时转交给北大“赵赟校友捐助基金”。
- 2013年12月15日:基金会金融小组第一次“金融与创业”分享会:演讲人:谢晓宏、邓海涛、王斗
- 2013年12月29日:基金会金融小组第二次“金融与创业”分享会;演讲人:于海涛、Dale Zhang
- 2014年2月22日:基金会赞助了2014年校友艺术团庆祝春节晚会
- 2014年3月1日:基金会金融小组第三次“金融与创业”分享会:演讲人:唐明宇、张东胜
- 2014年4月5日:基金会金融小组第四次“金融与创业”分享会:演讲人:岳晋生、史春华
- 2014年5月17、18日,基金会参加了于深圳召开的北京大学首届全球金融论坛
- 2014年5月19日:第一届“未名论坛”:基金会在风景优美的多伦多近郊的柳泉酒庄举行了主题为“机会与发展”的首届未名论坛,也作为纪念母校诞辰116周年的活动之一。邀请了包括华为加拿大总裁杨晓宁校友在内的三位重量级的演讲嘉宾,为参会者分享了加拿大在高科技、金融以及自主创业方面的经验。活动收到了各方好评,包括China Daily 在内的各大媒体对活动也进行了报道。基金会将努力把未名论坛作为常设活动,力争把它办成在加拿大具有影响力的论坛。
- 2014年10月25日:基金会年会:基金会举行了第一届年会和金秋聚餐。举行了理事会年度工作会议,进行了理事与副秘书长的增补事宜。年会通过了年度工作总结和财务报告。
- 2015年2月8日:基金会金融小组第五次“金融与创业”分享会:演讲人:左丽
- 2015年5月31日:基金会赞助加拿大小北大人俱乐部成立仪式
另外,基金会及时把母校的信息及时传达给大家,例如回校庆祝校庆的活动、引进人才计划、创业比赛、小北大人夏令营等,起到了联系母校与加拿大北大校友的纽带作用。
8、基金会未来三至五年的规划
基金会未来几年内的工作重点包括:完善基金会章程和组织建设,强化会员服务;推进申请加拿大联邦慈善注册机构的进程,早日取得慈善捐款账号;积极构建有中加间影响力的项目及平台(如未名论坛),为母校及校友发展助力。
基金会和多伦多、蒙特利尔等各地校友组织的执行团队成员,目前都是以对母校的热爱和回馈之心,以为校友服务的公益之心,无偿义务地参与校友组织工作。作为北大人,我们要团结一致、面对现实、实事求是,通过合理合法的协商机制共同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相信,北大人有这样的胸怀和气量,北大人也有这样的智慧和能力。让我们团结起来,在加拿大这片广阔的土地上,共同创造我们北大人的未来!
附件
- 附件一:《北京大学校友会关于北京大学加拿大校友基金会筹备组组成人员的意见》
- 附件二:北京大学致加拿大联邦工业部的就允许北京大学加拿大校友基金会使用北京大学字号和标识的授权书及加拿大联邦工业部对北京大学加拿大校友基金会非牟利组织的批准证书
- 附件三:北京大学加拿大校友基金会理事选举办法及申请表
- 附件四:北京大学加拿大校友基金会理事会成立的新闻报道:
- 附件五:北大前校长许智宏院士在基金会成立仪式上的讲话: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Pgtz9A7Eho
- 附件六:北京大学校友总会关于校友组织备案的制度及加拿大校友基金会备案记录:
注:附件一、二、三可以向基金会秘书处查询原件,附件四、五 、六可以复制链接至浏览器打开。
北京大学加拿大校友基金会理事会
2015 年7月